译者前言

《辞章之道》是伊玛目阿里·本·艾比·塔利卜的演说,信函,指令,训诫,言论,箴言,遗训,格言集。公元十世纪,由艾布·哈桑·穆罕默德·谢里夫·莱迪选录,汇编成册,命名为《辞章之道》亦译《雄辩之路》。分为三章:第一章“演说与指令”(242篇);第二章“信件与信函”(79件);第三章“格言与箴言”(478条)。

伊玛目阿里是先知的堂弟又是女婿,先知最喜爱他,信任他,培养他,传授给他知识,而伊玛目阿里也最敬重,喜爱先知。所以他与先知的关系最亲密。按圣训学家们关于圣训的定义,先知的言论,行为,默认为“逊奈”(圣训,圣行,圣道)。因先知的重要弟子们最接近先知,最能领会经,训的精神,圣训学家们把他们的言行也列入“逊奈”的范畴,作为立法的依据之一。因此伊玛目阿里关于认主独一,真主的本体与属性的论述,对《古兰经》的注释,对教法的判决与阐释被后来的教义学家,哲学家,经注学家,教法学家们作为仅次于《古兰经》,圣训的依据。鉴于此,《辞章之道》辑录成册后,引起伊斯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被什叶派奉为他们的五大圣训经之一,被逊尼派,穆尔太齐赖派视为重要经藉之一,并一致认为是珍贵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遗产。

《辞章之道》问世后,许多手抄本和注释本在伊斯兰世界各地流行。早期的注释本有‘拉万迪’的注释本,艾布·侯赛因·白海基(996—1677)的注释本,法赫伦丁(?一1210)的注释本,伊本·艾比·哈迪德(1190一1258)的注释本,伊本·麦赛姆的注释本等。

近代和现代的注释本有哈比卜·本·穆罕默德·哈希米的注释本,穆罕默德·阿卜杜的注释本,穆罕默德·纳伊勒·米尔赛菲的注释本,穆罕默德·太基伊·图斯太里的注释本等共有五十多种,这些注释者中有逊尼派,什叶派和穆尔太齐赖派。注释家们出于各自不同的教派观点和认识水平,对伊玛目阿里言简意赅的语言及许多预言,暗示有不同的理解,注释和发挥。其中最早的注释本是拉万迪的注释本。而内容最丰富,最驰名的是伊本·艾比·哈迪德(穆尔太齐赖派)的注释本,长达二十册,他主要阐述穆尔太齐赖派的观点,但同时客观地引述其他派别的观点。图斯太里(什叶派)的注释本长达十四册,他主要阐述什叶派的观点,对伊本·艾比·哈迪德的某些观点有所批评与驳斥。穆罕默德·阿卜杜(逊尼派)的注释本主要阐述逊尼派的观点,但引用资料较少。译者主要参考了伊本·艾比·哈迪德,图斯太里,穆罕默德·阿 卜杜(即逊尼派,什叶派,穆尔太齐赖派三家的注释本)以及苏卜黑·萨利哈博士,萨迪格·穆赛威先生等五种注释本。对伊玛目阿里的某些演说,信函,遗训等,谢里夫·莱迪从修辞学的角度出发,节选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和段落。而伊本·艾比·哈迪德和图斯太里的注释本中收录了全文,还收录了谢里夫·莱迪没有收录到的许多伊玛目阿里的信函,演说,言论等,并引证了不同的传述,引述了《泰伯里吏》,《黄金草原》,《卡菲》,《哈里发传》,《隋芬之日》等吏藉所记载的有关重大政治事件和军事冲突的大量背景材料,以及上述史藉和人物传记著作传达的有关人物的传记资料。

因译者引用伊本·艾比·哈迪德注释本的资料最多,所以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伊本·艾比·哈迪德其人。

伊本·艾比·哈迪德生于伊拉克麦达因一个什叶派穆斯林家庭。青年时期他移居阿拔斯王朝的学术文化中心巴格达。这里学者荟萃,书藉如海。他博览群书,广泛接触各派学者,研究探讨各派教义主张和学术观点,最后他选择了穆尔太齐赖派。由于伊本·艾比,哈迪德天资聪颖,求知欲极强,不久在巴格达崭露头角,成为穆尔太齐赖派杰出的教义学家,思辨的伊斯兰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诗人。他在教义学,教法原理,历史等领域的著作多达十六部,还有注释,批判哈桑·巴士里,安萨里等权威学者的著作的著述。他对天文学颇有造诣,并留有著作。上述著作中两部是奉哈里发穆斯坦绥尔之命撰写的。有自己的诗集。对《辞章之道》的注释是他的巨著之一,是应大臣穆安伊丁的要求注释的。从伊历644年7月开始,649年1月完成(1246—1251),历时四年零八个月,照他自己说,正好是伊玛目阿里哈里发任期的年限。

伊本·艾比·哈迪德担任过阿拔斯王朝宫廷礼宾局秘书,办公厅秘书等职,最后担任了巴格达图书馆馆长。他逝世后的第17日,旭烈兀攻陷了巴格达,焚毁了他管理过的中世纪最灿烂的文化宝库巴格达图书馆。

谢里夫·莱迪从伊玛目阿里的长篇演说,信函,箴言,信约,遗训中选录最优美,最具有修辞价值的部分和段落,然后串在一起,没有注重文字的内容和连贯性,因此读者会发现有的演说,信件,箴言等内容上下不衔接。伊本·艾比·哈迪德的注释本把谢里夫·莱迪串起来的段落,句子分段排列,以让读者知道它们之间在内容上没有联系。据传,谢里夫·莱迪选入《辞章之道》的内容约占伊玛目阿里演说,信函,言论等的三分之一。

谢里夫·莱迪的编排不十分精确,他把部分信约,誓约,言论,祈祷词,嘱咐等编入第一章“演说与指令”。把另一部分训令,信约,嘱咐,祈祷词等编入第二章“信件与信函”。另外,编排是根据文字的类型而不是按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因此读者会发现一个历史事件在不同章节里先后多次出现,人物亦如此,因为它不是一部历史著作。

谢里夫·莱迪在自己的序言中说,他收集的材料内容有重复或大同小异的地方。这是因为传述不同,或同一篇演说,信函,言论在传述的过程中有所遗漏或增加。或伊玛目阿里在不同的场合和时间发表的内容相同或相近的演说和言论,他不忍割舍,一律收录。有些演说,信函,言论中的精彩段落和警句他抽出来重复编入第三章“格言与箴言”,以示突出。有些注释本把《辞章之道》的内容重新编排,分为演说,言论,口头训令,书面训令,口述遗嘱,书面遗嘱,信函,信约,祈祷词等若干章。

《辞章之道》的许多内容先由圣训学家,历史学家,传记著作家们所辑录,如《泰伯里吏》,《黄金草原》,《卡菲》等,并记载了不少背景材料。伊玛目阿里与穆阿威叶之间的往来信件保存在伍麦叶王朝的档案馆里。伊玛目阿里委任穆罕默德·本·艾比·伯克尔为埃及军政长官时写给他的长篇信约,委任艾什台尔为埃及军政长官时写给他的长篇信约和写给埃及人民的信在他们遇难后落入穆阿威叶之手。他十分赞赏阿里在信件中对地方长官的严格要求,对人民的爱护,对治理民众事务的高超见识与方略,遂下令以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写给地方长官的名义保存,供他的地方长官们学习。到伍麦叶王朝第八位哈里发欧麦尔·本·阿卜杜勒·阿齐兹执政时废除了星期五聚礼日演讲中对阿里的诅咒,并公布了这些信件。

《辞章之道》的内容涉及伊玛目阿里关于认主独一,真主的本体与属性,宇宙,天地的创造,天使,阿丹的创造等论述,以及先知论,伊玛目论,伊斯兰的基本信仰与义务,《古兰经》,圣训,伊斯兰的世界观,人生观,伦理道德观等精辟的论述。还淋漓尽致地描述了海洋与大陆,大陆的形成;细腻入微地描述了孔雀,蝙蝠,蚂蚁,蝗虫等生物,以此论证真主奇妙的创造。

一大部分内容是伊玛目阿里对正统哈里发时期,围绕哈里发位(先知的继承人)之争展开的重大政治斗争,军事冲突的立场,观点及对有关人物的批评,与他们的论证。反映出先知逝世后重新抬头的氏族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主要表现在先知的家族哈希姆族与后期入教的伍麦叶族之间早在蒙昧时期已有在的争权,争荣斗争。伊玛目阿里被推举为哈里发后,主要表现在他与叙利亚总督穆阿威叶之间的斗争。奥斯曼执政的12年内重用自己的伍麦叶族人。伍麦叶族人在伊斯兰初期,以艾布·苏富扬为首激烈反对,迫害先知和穆斯林,并发动了三次战争,在这些战役中,阿里斩杀了不少伍麦叶族的精英和骑士。而现在他们却掌握了中央和地方的军政大权,如奥斯曼的国务秘书麦尔旺·本·哈凯姆,他掌管哈里发的大印,挟制年迈的奥斯曼。埃及总督阿卜杜拉·本 ·赛尔德,叙利亚总督穆阿威叶,库法总督瓦利德·奉·欧格白,赛义德·本·阿绥,巴士拉总督阿卜杜拉·本·阿米尔等,他们的宗教信仰与道德观是不值得称道的。他们多占战利品,挥霍国库的财产。而先知的家族哈希姆族人没有一人被任命,如阿里,阿拔斯,伊本·阿拔斯,烈士贾法尔的儿子穆罕默德等。按阿里,安马尔·本·亚西尔等圣门弟子的话说,以穆阿威叶为代表的伍麦叶族人在先知攻克麦加后被迫投降了伊断兰而不是信奉了伊斯兰,一旦手中有了力量就会反叛报复。

伍麦叶族人专权,他们的腐败,他们对宗教原则的忽略和世俗化倾向加剧了他们与哈希姆族等古莱什各家族的矛盾,引起各地军队将领和穆斯林公众的不满,发展到反奥斯曼的暴动,导致 奥斯曼被杀。奥斯曼被杀事件激化了氏族矛盾,埋下了穆斯林内部长期流血的隐患。以叙利亚总督穆阿威叶为首的伍麦叶族人打起为被杀的哈里发复仇的旗帜,反对新当选的哈里发阿里,以争夺哈里发位,迫使阿里在执政的四年多时间里主要应付由穆阿威叶挑起的内战,使几万穆斯林丧生。骆驼战役,隋芬战役和纳哈拉万战役都与穆阿威叶有关。他知道泰勒哈,祖拜尔觊觎哈里发位,当他获悉泰勒哈,祖拜尔因阿里未满足他们的要求,没有委任他们库法,巴士拉或也门长官而不满时,立即给他们写信,施离间计,表示拥戴他们二人中的一位为哈里发,谦让者继位,敦促他们先占领伊拉克。隋芬战役,穆阿威叶在濒临失败的情况下采用了阿慕尔的缓兵之计,提出“依经裁决”的口号,引起阿里队伍的分裂,出现了哈瓦利吉派,爆发纳哈拉万战役。一部分将领迫使阿里接受“依经裁决”,从此他的形势和地位急转直下,他败于敌人的诡计与暗算,朋友的叛离。他并不是不会用计谋,但他受宗教的约束,在穆斯林内部不使用诡计达到目的。

史家说,伊玛目阿里是理想主义者,他忠于他的宗教,他以宗教原则号召人,教化人,以后世的幸福鼓励人;而穆阿威叶是现世主义者,现实主义者,实用主义者,他以现世的利益吸引人,笼络人,结果现实主义者战胜了理想主义者。史家还认为伊玛目阿里有政治,军事才华,这从他在奥斯曼与暴动者之间的调停,从他处理骆驼战役,隋芬战役的耐心,从他对哈瓦利吉派的耐心劝说,从他对阿伊莎被俘后的豁达态度与礼遇得到证明。但是他担任哈里发的时局不好,他在一次演讲中把欧麦尔执政之时与自己执政之时作了对比,欧麦尔执政时穆断林们思想纯洁,内部团结,政局稳定,一致对外开展征服运动。他执政时接管奥斯曼执政12年遗留的尖锐的氏族矛盾,腐败的政治局势,人们为追逐权利和财富而明争暗斗的复杂关系,昔日的宗教热情淡漠,尤其奥斯曼被杀后政局混乱,人心不齐,社会动荡。他本来不愿意在这种形势下接受推举,但是除他之外还有谁能收拾这种混乱的局面呢?泰勒哈,祖拜尔,伊本·祖拜尔,穆阿威叶,麦尔旺,奥斯曼的儿子们都想争夺哈里发位,但是他们都得不到多数圣门弟子和穆断林公众的支持,而他得到绝大多数圣门弟子和穆斯林大众的拥戴,国家不能一日无主,在这种形势下,他被迫接受推举。然而,他洞察到摆在他面前的艰难险阻,在就职后的第一次演讲中他谈到了局势的严峻性。其次他的军队是新组成的,成分复杂,意见分歧,不理解他的战略战术,不服从他的命令,他形容他们是“思想分散的一堆肉体。”而穆阿威叶治理叙利亚22年,组建了一支20万训练有素的常备军,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军队中有很多基督敦徒。叙刊亚军在长期与拜占廷军队的对峙,交战中得到一定的锻练,且叙利亚物产丰富,他用金钱,地位培养了一批忠于他的将领,他们只知道服从他们的主人,而对伊斯兰,对先知,对阿里知之甚少。尽管如此,隋芬战役阿里打败了穆阿威叶,要不是他的一部分将领迫使他接受“依经裁决”,他会取得彻底的胜利。对接受“裁决”,他在后来的一次演讲中比作“十月怀胎的孕妇流产。”

在伊玛目阿里的演说,信函,训诫,遗训,言论中贬斥现世,提示死亡,向往后世较多,这一方面是源于《古兰经》,圣训的伊斯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古兰经》云:

يَا قَوْمِ إِنَّمَا هَذِهِ الْحَيَاةُ الدُّنْيَا مَتَاعٌ وَإِنَّ الْآخِرَةَ هِيَ دَارُ الْقَرَارِ

“今世的生活,只是一种享乐,后世才是安宅。”(40:39)

وَابْتَغِ فِيمَا آتَاكَ اللَّهُ الدَّارَ الْآخِرَةَ وَلَا تَنسَ نَصِيبَكَ مِنَ الدُّنْيَا

“你应借助真主赐给你的财富寻求后世的家园,不要忘记你在现世的定分。”(28:77)

وَمَا الْحَيَاةُ الدُّنْيَا إِلاَّ لَعِبٌ وَلَهْوٌ وَلَلدَّارُ الآخِرَةُ خَيْرٌ لِّلَّذِينَ يَتَّقُونَ أَفَلاَ تَعْقِلُونَ

“今世的生活只是游戏,娱乐,后世对敬畏者来说更美好。”(6:32)

الْمَالُ وَالْبَنُونَ زِينَةُ الْحَيوةِ الدُّنْيَا وَالْبَاقِيَاتُ الصَّالِحَاتُ خَيْرٌ عِندَ رَبِّكَ ثَوَابًا وَخَيْرٌ أَمَلًا

“财产和儿女只是现世生活的点缀,常存的善功在你的养主看来,报酬更 好,希望更大。”(18:46)。

有关淡泊现世,注重后世的圣训亦很多,先知还说过:“财富是内乱的根源。”

在先知时代,先知以身作则,圣门弟子们过着简朴的生活,不贪恋现世,一心向往后世的幸福。到了欧麦尔时代,随着大规模的对外征服运动,财富源源不断地涌到麦地那。欧麦尔严禁地方长官,军队司令多占战利品,占有土地,同时严禁麦地那的重要圣门弟子们到被征服地区占有土地和财产。尽管如此,地方长宫中开始出现多占战利晶,聚敛财富的现象,如埃及长官阿慕尔。奥斯曼执政后放松了对地方长官的要求,也允许麦地那的圣门弟子们前往征服地购置,对换财产。因此地方官员们明目张胆地多占战利品,积累财富。麦地那的圣门弟子们在征服地也占有土地和财产。自先知逝世后,只有艾布·伯克尔,欧麦尔,阿里,艾布·赞莱,米格恪达德,安马尔,赛勒曼·法里斯,胡栽法·本·叶曼等没有积累财富,保持着先知时代的简朴生活,拿到的年金,分到的战利品大量施济孤儿,穷人。

其次伊玛目阿里的悲观,厌世与他所处的艰难处境有关,他迎来一个接一个的痛苦事件。他知道泰勒哈,祖拜尔,穆阿威叶等之所以发动骆驼战役,隋芬战役,反对公选的哈里发,使穆斯林互相惨杀,无非是为争夺哈里发位,阿慕尔为了埃及总督的职位,为达到目的,他们使用阴谋诡计,不择手段,这一切都是为了财富,为了现世的享乐。这就是先知所说的内乱的根源。所以他悲愤,他焦虑,他谴责,他贬斥现世,提示死亡;他劝化他的伙伴们不要贪恋现世,不要贪生怕死,为真理,为正义,为主道而战,为主道而献身,寻求真主的报酬,追求后世永恒的幸福,这也是他自己追求的目标。

伊玛目阿里的演说,信函,言论中对有些圣门弟子,如泰勒哈,祖拜尔,赛尔德·本·艾比·瓦戛斯,奥斯曼,阿卜杜·拉哈曼·本·奥夫等的错误有所批评,这说明圣门弟子们有缺点,错误,甚至有严重的错误。一般穆斯林学者们不议论圣门弟子的缺点错误,甚至认为圣门弟子们没有错误。但西方的东方学家们研究,评论,乃至夸大,渲染。应该告诉穆斯林大众,先知的门弟子们是人类,而不是圣人,也不是神。既然是人类就有人类的特性:有世心俗欲,有权欲,有名利欲,有嫉妒心,有报复心等。只是因信仰的虔诚程度,宗教功修的操守程度,精神修炼,道德修养的境界的差异,上述人类的弱点表现的程度不同而已。因此先知的门弟子们应该是有品质的。见过先知的不一定都是先知的弟子。他们中有早期入教,遭受过多神教徒的迫害,折磨,后来跟随先知经历多次战争的磨练与考验的。既便如此,他们中有向先知请教多的,有向先知请教少的,有对《古兰经》,圣训,教法,学习,领会,掌握多的,有学习,领会,掌握少的,有些是后期入教的,没有经受过战争的考验;有些是先知攻克麦加后形势所迫入教的,有为现世的目的入教的,还有伪信者。在先知时代就出现伪造圣训,假传“圣旨”的现象。因此在圣门弟子中不能把伊玛目阿里,艾布·赞莱,米格达德,安马尔·本·亚西尔,赛勒曼·法里斯等与穆阿威叶,阿慕尔·本·阿绥,穆义莱·本·舒尔白,瓦利德·本·欧格白,阿卜杜拉·本·赛尔德等相提并论。

伊玛目阿里在他的演说,信函,言论,遗训中引述,暗示了关于先知亲属地位的圣训,关于他的继承权的圣训及对他的许多评价。圣门弟子们知道这些圣训。圣训学家,历史学家有所传述,辑录,《辞章之道》的注释家们加以引述,但在伍麦叶王朝时期所编纂的圣训,史藉中少见,因为伍麦叶王朝下令诅咒阿里,禁止传述关于先知亲属和阿里的圣训,禁止传颂阿里的功德。阿拔斯王朝虽然不诅咒阿里,但也不提倡传述有关阿里的圣训与功德,这都是出于维护他们的政权。因此我们在多数经藉里看不到先知关于阿里的许多圣训和评价。

先知关于阿里的圣训,各派一致公认的有:

“任何先知都有他的遗嘱执行人和继承人,我的遗嘱执行人和继承人是阿里。”

逊尼派,穆尔太齐赖派认为这是指宗教和财产等方面的遗嘱执行人和继承人。而什叶派认为也包括哈里发位。

اِنّی تَارِکٌ فيِکُمُ الثَّقَلِينْ ، کِتَابَ اللّهِ وَعِتْرَتِي ...

“我为你们留下了两件法宝:《古兰经》和我的亲属。”

先知的亲属广指哈希姆族人,特指法蒂玛,阿里和哈桑,侯赛因。

يَا عَليٌ ! اَنْتَ مِنّي بِمَنْزِلَةِ هَارونَ مِنْ موسَي اِلّا اَنَّهُ لَا نَبِيَّ بَعْدی .

“阿里啊!你与我的关系如同哈伦与穆萨的关系,但我之后不再出圣人。”

مَنْ کُنْتُ مَولي ، فَعَليٌّ مَولي ...

“我是谁的主人,阿里就是谁的主人。”

اَنَا مَدينَةُالْعِلْمِ وَعَليُّ بَابُهَا...

“我是知识的城,阿里是城门。”

类似的圣训很多。据此,什叶派认为阿里应该是合法的第一任哈里发和第一位伊玛目。因此,《辞章之道》可以说是什叶派思想,主张,学说的源泉与依据。研究什叶派必须研究《辞章之道》。

伊玛目阿里是圣门弟子中仅次于先知的雄辩家。他口才出众,出口成章。他是第一位背诵全部《古兰经》的圣门弟子;他精通《古兰经》,圣训,教义,教法;他知识渊博,语言丰富;他熟练地引用《古兰经》圣训以及历史典故,古阿拉伯诗歌中有益的谚语,格言,警句。正如穆罕默德·艾敏·奈瓦威教授所评论的那样:“智慧的源泉从他的心灵中涌出,丰富的语言,词汇,格言,警句,哲理象海水般从他的舌头顺从地,流利地滔滔不绝……。”他语言逻辑思维能力极强。在他的演说,言论,信函,箴言,格言中充满着形象的比喻,美妙的隐喻,精彩的借喻与转义,紧凑的对偶句,凝炼的排比句,洽切的对照句等优美的传统阿拉伯修辞语言。但《辞章之道》又不是一部文学作品,而是仅次于《古兰经》,圣训的经典著作。阿拉伯,伊斯兰学者,专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对它评价很高。已译成英文,波斯文等,其格言,箴言部分,已译成十几种语言。这是第一部中文译本。

译这样一部涉及许多知识领域的古典阿拉伯语巨著,译者实感难度较大,虽然参考了五种阿拉伯文注释本,但因许多文字没有注释,所以翻译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因语境,语言对象离我们相当久远,有些语言当时的听众能够理解,而我们现代的人就难以理解。正如谢海穆罕默德·阿卜杜所说:“由于《辞章之道》的语言离我们太久远,许多句子,词汇让我们现代的阿拉伯人难以理解,这并不是伊玛目阿里遣词用句不当,而是我们现代的人对自己的古典母语学习,掌握不够。”

由于《辞章之道》没有中文译本,译者认为译这样一部经典著作颇有学术价值,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所以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把它译出来。但译者深感,虽竭尽全力,仍未能把伊玛目阿里优美精彩的语言,精辟,绝妙的修辞,博大,深邃的涵义,丰富,崇高的思想比较满意地译出来。象《古兰经》一样,任何语言也不可能把它的阿拉伯语原有的绚丽的修辞面貌和精深的内在含义全部译出来。

由于伊玛目阿里是正统哈里发这段历史时期政治舞台上的中心人物之一,是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和军事冲突的直接参与者和指挥者之一,因此《辞章之道》是研究这段历史时期的宗教,政 治斗争,军事冲突及其背景的第一手珍贵资料。从中可以了解到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军事战争的前因后果和是非功过。许多资料对穆斯林读者和阿拉伯—伊斯兰历史和文化研究工作者来说是新颖的,有参考价值。

我们应该绕开教派,客观地把握史实,尊重历史,分析,研究伊斯兰历史上围绕哈里发位之争出现的若干重大问题,有助于拓宽我们的思路,开扩我们的视野。

《辞章之道》在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受到特别的重视与推崇,有专门的研究机构,每年举行一次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巴基斯坦的海德拉巴伊斯兰学术机构也定期举行国际性研讨会。伊朗各大学,各宗教院校把《辞章之道》的重要内容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学者,学生们象背诵《古兰经》一样背诵《辞章之道》。有不少能背诵全部《辞章之道》者,能背诵部分内容者数不胜数。各大学还发行分类单行本,如“认主独一论”,“先知论”,“伊玛目论”,“伦理道德”,“政治与经济”,“理智与知识”,“格言,箴言集”等,供学生,公民学习。

其他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也非常重视,在巴基斯坦,印度,叙利亚,黎巴嫩等都有专门研究机构,定期举行学术研讨会。

在翻译过程中参照了波斯文译本和英文译本,在此译者向各位提供过协助的女士们,先生们致以诚挚的谢意,并祈求真主赐给他(她)们今,后两世的幸福与吉庆。

译文中的注释及对背景,人物的介绍摘译了几个注释本中的资料,未参与译者个人的见解。由于译者水平有限,译文中难免有不妥和错误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指正。

译者

2000年10月10日